我最近正在读一本书《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》。主要是聊谷歌喜欢出怎样的面试题来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。这本书很有趣,对启迪思维很有帮助。
比如谷歌会问你:如果把你缩小到一枚硬币大小,质量减少,密度不变,60秒后搅拌机开始搅拌,你该怎样做才能活下去?
好了,有点摸不清头脑吧?
其实谷歌不在意你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答案,而是想了解你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答案思考过程,不过,显然我们都承认在书中介绍所有的思路里面,有一类是非常漂亮的。
但是好的思路是反复分析比较出来的,而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你知道答案。
谷歌选择人才的第一个要求:永远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,好的答案要考虑多种可能的情况,谷歌喜欢考虑周全的答案。
谷歌还会问你这样的问题:要记住自己看过的内容很难,尤其是事隔多年以后,你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?
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,你要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,但是谷歌还希望你得出一个步骤实现你的思路。
我也同意:只会冒出各种想法,却无法将自己这些想法变成可操作步骤的人不是人才,你的想法越有趣,就只会越耗散组织的注意力而没有结果。
在谷歌面试问题里面,还有一类叫费米问题,费米认为一个理论物理博士应该是可以估算一切数据的,比如:
猜猜你所在的房间里面能放下多少个网球?
谷歌选择人才的第二个要求:兼具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,把创造力和专注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。
谷歌的很多面试题太难了,以致求职者不得不主动向面试官试探,以获取更多更多的信息来帮助解题,这样做是对的。
事实上谷歌的面试题是如此之难,以致大部分人都会摸不着头脑,这种压力会让很多人沉默,然后选择放弃。谷歌倒是不反对你嘟嘟囔囔,复述一下问题,向面试官请求澄清题目里面的一些细节,提出一条显而易见的思路为什么行不通,然后有时候大脑会跟着语言走,帮你带来新的灵感。
如果你在解题的过程中喜欢用涂涂画画的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,你会得到面试官更多的青睐,这显然很好理解,一个同时用左脑和右脑思维的人,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会更有优势。
而且好的视觉化思维也能帮助你有效把想法传递给你的同事。
谷歌选择人才的第四个要求:视觉化思维者会得到更多的关注。